编者按:虽然文章拷贝自网络,但认真读下去收获还是不少。时下,分析‘学习’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本文的视角和案例都比较独特。当一个企业的多数员工都具备文中提及的学习力并能够转化为整体的竞争力,这样的企业将无往而不胜。文中提到的F公司,有很多欧立华科技的影子。

在信息传播、知识更新、技术提升、文化创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学习成为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而学习力则是决定其发展水平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学习贯穿于个人、组织和国家发展的始终,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逐渐提升的过程,同时对每个人、每个组织和每个国家以及他们的组成成员来说,都具有关键性。要适应现实和挑战,就必须加强学习。
何为学习力
学习力包含三方面的因素:学习需求、学习意志和学习能力,任何学习所能达到的效果取决于上述三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可或缺,一旦缺失某个因素,就难以达到学习的预期目的。拥有学习需求是学习进行的前提,由需求产生目标,由目标产生意志,由意志产生积极的学习过程,再加上学习能力,就会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为个体的人,学习具有越来越明显的全民性、终身性、特异性、主动性特点。具体来说是指,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组成人员,在他一生的某个或某几个阶段或者人生的全程,肯定都会产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以获取新的信息、知识,提升技术或者文化水平。具有不同的学习力的人,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在一个教师的职业生涯中,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学习需求以及与此相应的学习意志和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
一个新任教师,他的学习需求是掌握教学常规和基本的职业道德素养,以此设定学习目标;胜任教学岗位,是他产生学习意志,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最大动力;由于刚从学校毕业,他的学习能力是初步的、有待开发和提高的,因此一般来说他所能达到的学习效果与学习目标是一致的,能够超越学习目标的只是其中的极少数。 一个成熟教师,他的学习需求可能就是成为一个学科教学水平较高并有特色,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应用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由于具有了成熟教师的学习能力,在此目标下,他就会产生新的学习动力,从学习内容、方式等诸多方面予以改进,以期达到新的学习效果。在他产生学习需求的过程中,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以及职业上受尊重的需要可能都是刺激性因素。 作为一个骨干教师,他的学习需求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他将会进一步提高期望值,做一个专家型教师,在教学、教科研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自己,受人信赖和尊重,成为他的新目标,也成为他的新的学习意志的源泉,而且,在成为骨干教师的过程中,他已具备了在那个层级上所必须的学习能力,为他发展为专家型教师打下了基础。
一个组织,学习力作为其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其能走多远、能飞多高的核心因素。基姆曾说过:几乎所有的组织都会学习,不管它是有意还是无意。学习型组织是指那些有意识地激励组织学习、使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的组织,而非学习型组织则对学习听之任之,从而会一步步削弱其学习能力。
学习力之于“非公企业”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涌现过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它们中为数不少自生自灭了,也有相当数量的茁壮成长起来,有的在一定时期里叱咤风云,成为行业翘楚,有的持续发展,成为业界巨擘,乃至跨国龙头。它们的结局各不相同,但决定其最终发展状态的核心要素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学习力的强弱。 非公经济的初创时代大多带有明显的家族企业特征,其中有的始终保持手工作坊式发展模式,如果它们缺乏学习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容易被淘汰出局,成为历史的过客。部分企业及时转向,注重学习力提升,将手工作坊式发展模式转型为兼具较高科技含量的公司发展模式,将家族式企业改造成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它们一般会幸存下来,得到继续发展。杭州娃哈哈集团、雅戈尔集团以及美的、苏宁、国美等著名家电企业均可谓提升学习力,以及提高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经济中由弱到强发展的典范。而三株、巨人、飞龙、秦池、南德等著名企业的失败也与其学习力丧失,不能与时俱进,规避风险具有重大关联。
F公司是一家小型软件开发公司。该公司能够成功,在于倡导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1.它促使成员迈向共同远景。公司强调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远景是一致的。2.在它内部学习共享系统的沟通形式是无限的。公司鼓励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在餐桌上、电话中、各类公司会议上、聚会上交流。3.它通过各类培训为员工创造不断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比如内训大会。4.它促进探讨和对话。对公司的一个专题项目组织专题研讨,研讨中没有上下级界限,所有与会人员都可以畅所欲言。5.它鼓励共同合作和团队学习、建立学习共享系统。6.它提倡一专多能,考核学习能力。每位员工都是多项任务的执行者,公司自上而下均强调每位员工在掌握核心技能之外,尽量主动掌握其他“生存”技能。 N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创立于1997年,其目标是建立一个集生产、研发和销售为一体的具有行业领导地位的优秀企业,最后归于失败。它的内部具有以下特征:1.自主工作。建立初期的骨干人员有从全国著名高等学府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具有丰富技术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研发人员和技工,这些人完全可以自主地完成工作任务,通常情况下,公司很少组织内部的技术和管理培训。2.简单直线式决策过程。公司生产线出现技术问题,由负责生产的副总组织生产部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副总爱面子,大家讨论时提出的一些意见不能太直接或太尖锐。通常情况下,技术问题由生产副总一人说了算,员工往往会放弃自己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按副总的意见办理。3.团队学习和信息共享。N公司相信员工的素质较高,未建立程式化的共享途径。一般采取单兵作战的方式,互相交流学习较少。4.员工日常业务工作与在职学习的关系。N公司管理层认为,公司应该是一个工作的场所,而不是一个进修学校或休息教室,员工们应该把学业完成于进入公司之前。5.高层决策与员工的沟通。对于N的运转状况和发展方向,公司认为,只能由高层管理者参与决策,普通员工只是完成具体任务的人,他们没必要知道这些,知道了也没有什么用。 于是乎,F公司和N公司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是两幅截然不同的图景:从学习动力和意愿来说,能否将公司的发展远景与员工的个人发展愿景结合起来;从学习过程来说,公司能否提供积极良好的学习、交流和团队合作以及共享的环境;从学习能力来说,公司是否鼓励员工一专多能,提升素质——这都将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学习力之于“国家”
每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不仅取决于硬实力,更取决于软实力。而是否将学习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否伴随时代变迁不断定位自己的新发展需求,是否与时俱进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并具有相应的强大学习能力,应是维系整个软实力的灵魂。 美国发展模式被称之为国家榜样,在它短短的两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善于消化和吸收人类文明的优质成果,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和不同族裔人群,形成了以民主制度和价值观为基础的国家,而且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中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直至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这是与它具有强烈的学习需求、学习意志和学习能力密切相关的。 在另外一个转型期国家缅甸,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它的决心,以及怀抱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强烈愿望,在拥抱世界、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改进自身经济、民生和人权状况方面的强烈意志,而军政府在过渡期发挥自身能力为国家民族所做出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 相反,在伊拉克、利比亚等一些国家我们所见到的则是另外一派景象,而这也是它们在历史上被称为“衰败”国家的重要原因。
|